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创工作 >> 新金石学研究所 >> 正文

新金石 | “‘物’的生长——第一届新金石艺术展”正在济宁美术馆展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9-09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新京葡萄最新官网\NAA中心联合项目


Joint project of Institute of Anthrop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Jining University,NAACenter




6302F





“物”的生长

——第一届新金石艺术展

The growth of things

—The first New Epigraphy Art Exhibition



策展人:周松林
Curator:Zhou Songlin
学术主持:朱青生、王端廷
Academic host:Zhu Qingsheng、Wang Duanting
执行策展人:张继华
Executive curator:Zhang Jihua
学术总监:李一、赵旭东
Academic director:Li yi、Zhao Xudong

参展艺术家:丁立人、李秀勤、张永见、何崇岳、刘彦湖、张强、班陵生、靳卫红、慕辰、张目达、滕家琪(按年龄排序)
Artist:Ding Liren、Li Xiuqin、Zhang Yongjian、He Chongyue、Liu Yanhu、Zhang Qiang、Ban Lingsheng、Jin Weihong、Mu Chen、Zhang Muda、Teng  Jiaqi

学者嘉宾:辛德勇、郑岩、杨大伟、冯波、张曦、李修建、常培杰、丘新巧 、王文超、吴天、陈辉、张钟萄
Scholar guests:Xin Deyong、Zheng Yan、Yang Dawei、Feng Bo、Zhang Xi、Li Xiujian、Chang Peijie、Qiu Xinqiao、Wang Wenchao、Wu Tian、Zhang Zhongtao





学术论题

论题一  书象·身体·信仰·生长:“物”与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主讲人:参展艺术家、学者(圆桌论坛)

主持人: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题二  “物”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到马里翁

主讲人:陈辉(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


论题三  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物性”

主讲人:常培杰(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李修建(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题四  “物”的伦理学位置

主讲人:张曦(厦门大学)

主持人:张钟萄(中国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论题五  人类学与“物”的研究

主讲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李修建(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题六  从物到系统:科技艺术与公共艺术的隐秘联系

主讲人:张钟萄(中国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主持人:常培杰(中国人民大学)


论题七  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及迹化 —— 篆刻·文字·建筑

主讲人:刘彦湖(中央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主持人:张强(四川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论题八  世界实验书法:一种新的艺术史谱系

主讲人:张强(四川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主持人:朱青生(北京大学)


论题九  汉碑与尧都

主讲人:辛德勇(北京大学)

主持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


论题十  六舟和尚的锦灰堆——十九世纪的中国“现代艺术”

主讲人:郑岩(北京大学)

主持人:张强(四川新京葡萄最新官网)




展览阐释维度

“书象”  丘新巧主持

指向传统知识及艺术传播与转移的观念系统


“身体”  李修建主持

指向人与物的互动中发生的德性及政治修炼


“信仰”  吴天主持

指向当代人类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情状


“生长”  张钟萄主持

指向艺术家们面对人类历史、当下,及未来而生产的思想方法及创作形式


“地方志”  杨大伟主持

指向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学者及艺术家对于“礼”之“器物”的重新审视





策展小组:韦国、孙峻、狄东占、刘乾、陈工布、徐辞、张孜伟、周世旭、刘迪、刘忆辰、何帅

展览设计:蔡晓文、陈浩、张毅、王乐同、李辰爽


时间:2021年9月18日开幕,18日、19日两天论坛、讲座、访碑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新京葡萄最新官网、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新京葡萄最新官网美术系、NAA中心、新金石学研究所、济宁美术馆

地点:济宁美术馆 山东济宁市任城区运河路140号





展览现场(第一厅)

2C306

李秀勤的《一部推拿学》与《化蝶》

18DA8

张永见的《位移》与李秀勤的被“位移”的《化蝶》




展览现场(第二厅)

E122

1807A

丁立人的粉彩与剪纸(用废旧物创作)

B8BC

张强&丁斐斐《云⾃在书》

13EA4

张强的《云书》与滕家琪的《生机盎然》

5F4ED

张强&LiaWei魏离雅(比)




展览现场(第三厅)

186AB

张永见的《工业时代》 与靳卫红的《疼痛》

C3BA

FC49

F3F3

何崇岳、班陵生、慕辰作品

182B0

张永见、刘彦湖、张目达作品





策展人语

这可能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展览。至于对现在的艺术作何深思或探讨,我是没想好。

不过,我们想考察的是,艺术家对“物”的“研究”、对“物”的“考古”、对“物”的“反思”……。我们的学者对艺术家及其作品也不展开“批评”



1


在新金石学研究所成立之前,我们已经展开了有关“新金石”的实验:一是多学科参与的田野访碑,涉及传统学问的观念与方法遇到现代学术时该如何互动和生长;二是与传统艺术有关的展览,即静逸美术馆策划的金石拓片书法题跋“传统的发明与再生产”,这个题目源于人类学,讨论的是拓片作为一种艺术和知识不断被文人与艺术家生产的文化现象……。

那么,金石与中国的现当代艺术相遇时,是不是也能为“新金石”创造出一种开放性,我们将以“‘物’的生长”展览展开我们的实验。

去年(2020)十月份,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NAA中心、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四川新京葡萄最新官网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以及新京葡萄最新官网,在传统金石学重镇“济宁·曲阜”地区展开了一次长达数月的、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等多学科跨界的金石文化田野调查工作。

在调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精神承载之物“金”“石”遗产时,我们发现,人类学经典的田野调查方法,与传统金石学的田野访碑虽然研究的目的不同,但是面对共同的研究对象,学者、艺术家们对于自己未解的知识、思想及方法,都怀抱期待,欲找出一条路径走进对方。

我们在面对山东卓山新发现僧安道一书刊时,考古学者则根据传统金石学研究方法展开辨伪,艺术家和美术史学者展开了视觉艺术的观念考古,人类学学者则从视觉人类学对人的刻画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文化结构、传播的方式展开阐释……——不同学科面对同一个对象所给出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化,确实为我们理解这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僧侣书法家起到很大的帮助。

僧安道一刊刻山崖的行为,以及他那些刻奉神灵的文字,被清代的金石学家纳入书法的叙事。今天的书法考古学者却无法辨别僧安书刊的真伪,他们认为山路崎岖的环境人迹罕至——局限在此时知识、局限在“我”的爬山体验,使我们对古人产生误解。或许,我们应该怀抱这样的态度,就是要不断追溯古代艺术家们的心迹历程——因为刻奉神灵的书迹的“严肃性”迥异于我们的更拿手,以及远非单一一门知识所能解读完备。

不过金石学这门学问发生之初,所呈现出开放的状态,无不彰示着人与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宋代学人对“物”的“研究”成为风气,这种风气中生长出金石学。王静安所言“一面研究,一面赏鉴”,可谓明白,但时下我们做研究可能将这二者分裂开来了。



2


“金” “石”之“物”的存在观念,于人类开天辟地之时就已形成,它与人的生活发生了无法割断的关联。《山海经》的“山”“海”,是人们从“混沌”“没有秩序”的世界觅得的空间位置。为了位置的“合法化”,人通过祭祀山川,通过礼仪行为与“物”交道,将文字刻于摩崖之上,“物”开始承载“人”,人把“物”视为己出,进而山、水之物得以理解。

当先贤仁士祭祀山川、治理九州,山水得了名,“天下”之观念形成。天下成,则忧患生,东方人给出策略是修己成仁而后对世界负责。人与人构成“仁”——“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人的“政治”在与金石之物的互动中得以修炼,进而实现德性的生长。

至于“礼”“乐”,“志感丝篁,气变金石”,通感的上升,既是“人”得到的自由,亦是“德性”的生长。

金石因此成为身体修炼的重要策略——“人文化成”与“天 下意识”结合有了 “美”的“山水”,又与佛、道家互动,神灵最终与人文融为一体。所谓“金石学”即在此传统中不断生长——悠游山川、陶冶自然, 金石书画、笔墨精神,终而得其色彩、性情、形制……



3


但是,今天的人们对“物”的过度开掘,却导致物与人早早建立的通感被破坏。技术之物,不仅将我们隔离于看似有形却深不见底的城市生活的空间魔块中。

随着自然环境破坏、疾病蔓延,“物”被任意宰制殆尽,“物”仅仅滞留于“物质”的存在缠绕在人的周围。

问题的根源就是“人类中心” ——“人类纪”的诞生,就是以消灭“物”“性”本身(包括人)为前提。

这种灾难,把时空切割成块面物,使艺术成了填充人类空虚的附庸。所以,“新金石”拒绝继承“玩具”的“优雅”。

艺术家面对人类痼疾,以艺术之名对“物”展开的“考古”、尝试对“技术物”的时空突破,都将彰示“金”“石”之“物”的未来形态。

所以,我们认为,“金石”回到人与自然发生关系之时“物”产生的精神外显,这种关系同时也是“物”的自显——物与人无间,生生不息。



4


艺术家以其特有的思想方法及艺术形式来呈现“物”的世界——不论形质可见与否,人类社会也好,山水自然也罢,当共处一室之时,他们的敏锐应该在多元开放的展览空间里释放物的灵魂。——“金石”回归“物”,是艺术家回归诗意世界时的根本诉求,他们的作品也将“生生”。

因此,艺术家和学者的研究,促使我们有所准备。

首先,展览暂且提供几个观看维度:

“书象”指向传统知识及艺术传播与转移的观念系统;

“身体”指向人与物的互动中发生的德性及政治修炼;

“信仰”指向当代人类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情状;

“生长”指向艺术家们面对人类历史、当下,及未来而生产的思想方法及创作形式;

“地方志”指向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学者及艺术家对于“礼”之“器物”的重新审视;

……

其次,展览设置多个学术主题,在开放的艺术与学术视野中,介入、引领、实践中国现当代的金石艺术研究:

《书象·身体·信仰·生长:“物”与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物”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到马里翁》

《人类学与“物”的研究》

《“物”的伦理学位置 》

《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物性”》

《从物到系统:科技艺术与公共艺术的隐秘联系》

《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及迹化 —— 篆刻·文字·建筑》

《世界实验书法:一种新的艺术史谱系》

《汉碑与尧都》

《六舟和尚的锦灰堆——十九世纪的中国“现代艺术”》

……

我们坚信,艺术家对物的“研究”,和学者对物的“感受”,都在“物”的自显中得到理解。


2021年7月20日于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周松林







济宁美术馆
该馆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西泽立卫设计,历时三年,也是其在中国设计的第一个美术馆。关于美术馆的设计理念,西泽立卫希望在空间上展现出开放和自由,希望参观者在自由漫步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享受与体验美术馆的美、感受美术馆中展览作品的美。西泽立卫在设计中特别注重借鉴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在荷叶状、自由起伏的屋顶下,使用了80万块青砖作为建筑的装饰材料,尽善尽美地诠释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创新文明之间的关系。

1E844

5B1B






回顾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参展艺术家·何崇岳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参展艺术家·张永见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参展艺术家·李秀勤(上)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参展艺术家·李秀勤(下)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参展艺术家·丁立人

新金石 | “‘物’的生长”展览“学术论题”与“阐释维度”

新金石 | 展讯:“物”的生长——第一届新金石艺术展

新金石 | "第一届新金石学论坛"议程

新金石学研究所成立会议暨第一届新金石学论坛

NAA书画艺术专题研究展 | 传统的发明与再生产——拓片作为互通古今的技术与文人的题跋赏会活动

NAA专题(三)| 赵旭东、张强、赵立春、周莲池:“雕刻山川与信仰空间的生成”——关于石窟寺研究的跨学科对话

NAA对话(一)| 赵旭东、刘彦湖、张强、周莲池:“作为行为踪迹的书法”辑录





合作机构
北京大学礼学中心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得道跨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新京葡萄最新官网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
河北省邯郸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
齐鲁当代艺术文献研究院
布鲁塞尔石颂书院(比利时)
空间站艺术中心(北京)
静逸美术馆(杭州)
窅古空间(济南)
济宁美术馆(济宁)
半日美术馆(汕头)